已进入高发期,专家提醒:最好不要走野路,如被咬先拍照
已进入高发期,专家提醒:最好不要走野路,如被咬先拍照
已进入高发期,专家提醒:最好不要走野路,如被咬先拍照
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4日讯(记者金文兵 实习生孙雪瑞)“被毒蛇咬伤后,务必争分夺秒自救,或在(zài)他人帮助下快速清洗伤口(shāngkǒu),并(bìng)快速送医。”6月4日,武汉蛇类专家李辰亮提醒广大公众。
每年的5至9月,是湖北、武汉周边蛇类的活动高发期(gāofāqī)。目前武汉地区共记录到6科18种蛇类,它们(tāmen)(tāmen)主要栖息于山林及河流湖泊周边,偶尔也会在绿化条件较好的小区(xiǎoqū)等地现身。它们大多为无毒、少毒蛇。
比如,武汉(wǔhàn)最多见(zuìduōjiàn)的是赤链蛇,它会瞬间发火、变脸,头部变化为三角形,无毒。
还有大家口中的“鸡冠蛇(shé)”虎斑颈槽(cáo)蛇。当感受到(dào)威胁时,它会像眼镜蛇那样竖起上半身,颈部皮褶膨胀。李辰亮说,虎斑颈槽蛇性情较为温和,不会轻易伤人。
虎斑颈槽蛇(shé)。李辰亮 摄
需要警惕的是三类(sānlèi)毒蛇:短尾蝮,人称“百花七步倒”,在武汉分布广泛,是武汉地区毒蛇伤人的“头号人物”。这种蛇喜欢栖息在坟地、树洞、鼠洞、干枯草丛等地,加上生性(shēngxìng)慵懒,体表颜色(yánsè)大多为褐色、土黄色、黑色、灰色,不动时很难被(bèi)察觉。
舟山眼镜蛇,可能(kěnéng)因逃逸或放生,在新洲、江夏偶见踪迹。
舟山眼镜蛇。 王律凡(fán) 摄
而号称“亚洲(yàzhōu)毒王”的(de)银环蛇,是我国毒性最强的蛇类之一,人类被其咬伤后,具有较强的致死性。
武汉地区平原山地混杂、河流湖泊众多(zhòngduō)、植被多样,生物资源(shēngwùzīyuán)丰富,气候适宜,为蛇类提供(tígōng)了较好的(de)栖息环境。市民外出,尤其是夜间外出,需要提高警惕,最好不要走野路。如参与(cānyù)户外活动,建议从预防和自保角度,在路边捡起一根小棍、树枝作为“防蛇棒”,轻轻敲打(qiāodǎ)、扫击前进方向的路面、草丛。蛇类对这类震动比较敏感,一般会主动退避。
市民若不慎被(bèi)毒蛇咬伤,请保持冷静,尽量一眼记住蛇头、花纹、颜色等特征(tèzhēng),条件许可时拍照留存证据;同时迅速用清水反复(fǎnfù)冲洗伤口,尽快就医。
目前,中部战区总医院(yīyuàn)和武汉部分医院备有抗蛇毒血清。研究表明,被蛇咬伤(shéyǎoshāng)后2小时内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,一般无致命风险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